Dot Culture

Life is full of fun. Arts, books, dance, drama, films....taste it, touch it, experience it.

Tuesday, November 15, 2005

孔誥烽_美國新保守主義

孔誥烽﹕美國新保守主義 向中國輸出革命

2005年11月14日

【明報專訊】作者為美國印第安那大學布魯明頓校區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上月美國國防部長訪華,表面上恭恭敬敬,但卻不放過 任何一個機會質疑中國近年的軍備擴張。在布殊訪華前夕,中美達成紡織品貿易協議。雙方在簽署協議時都笑容滿面,強調這是一大突破,但事實上,這一協定正顯 示了美國在中美經濟關係上從自由貿易向保護主義的蛻變。美國國會的中美經濟安全委員會更巧合地在布殊訪華前發表了一份措辭嚴厲的報告,指現時的中美交往模 式正嚴重危害美國的國家利益與安全,主張白宮應以更強硬方式與中國交往。

九一一後,中美始終保持友好合作關係,但自今年年初開始,一股反華的暗湧再次在華府出現。這股暗湧會否演變成主流,現在還言之尚早。布殊訪華期間表現出的態度,值得我們密切注視。
或 者樂觀者會認為,現在布殊政府正為伊拉克的混亂局勢和政府高層的醜聞困擾,必定無暇另闢戰線,在中美問題上撒野。這或許是謹慎小心的傳統政客的思考邏輯。 但在九一一後一直得勢不饒人、在外交問題上愛衝突愛冒險、喜歡到處點火的新保守主義者(neoconservatives),可不相信這一套。

挑釁中國 餘下任期外交主軸﹖

作 為新保守主義運動一分子的歷史學家Murray Friedman最近出版了The Neoconservative Revolution : Jewish Intellectuals and the Shaping of Public Policy(《新保守主義革命﹕猶太知識分子與公共政策的塑造》)(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一書,回顧新保守主義從戰後的小眾思潮成為今天華府外交政策典範的歷程。因在九一一前準確預測中亞與波斯灣將爆發戰爭而一鳴驚人的 Michael Klare,在上月底出版的《國家》雜誌發表長文,套用新保守主義的思維邏輯解讀數月來白宮高層有關中國問題的頻繁言論,赫然發現布殊身邊的新保守主義 者,正密鑼緊鼓地準備將挑釁中國訂為政府餘下任期的外交主軸。這兩份著作,當可為我們分析中美關係的可能走向,提供極有價值的參考。

新保守 主義者反對美國與任何形式的獨裁政權討價還價,主張進取地將這些政權逐一打翻,在當地建立民選政權。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副總統切尼、國務卿賴斯和前國 防部副部長沃爾福威茨(現為世界銀行行長),一直被外界視為政府內新保守主義思想的主要支持者。他們在第一任布殊政府剛開始時處處受到以鮑威爾為首的溫和 派共和黨人制衡。

九一一令新保守主義者勢力大長。鮑威爾辭職後,盤踞在國務院的溫和派即被一一清洗。白宮內的外交決策體系,也就成了新保守主義者的一言堂。

主張消滅蘇聯 不斷輸出革命

在 芸芸位居要津的新保守主義者當中,沃爾福威茨的角色可謂獨一無二,因為他正是新保守主義知識分子與職業政客間的重要紐帶。開創新保守主義運動的知識分子如 Irving Kristof,Daniel Bell,Jeane Kirkpatrick等,自70年代起即以《Commentary》、《Weekly Standard》等刊物為陣地發表他們的激進主張。當時他們批評美國主流對全面戰爭的恐懼,認為美國應以消滅蘇聯代替圍堵蘇聯的政策,更不惜為此一戰。

不 少新保守主義者,都是美國頭號托派Max Shachtman的徒子徒孫。Shachtman在二戰前後曾領導美國共產黨與社會主義工人黨。他秉承俄國十月革命領袖托洛斯基的不斷革命論,認為革命 者在奪取一國政權後,應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方式不斷向國外輸出革命。曾為列根政府外交顧問的Jeane Kirkpatrick,在大學時代乃美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成員。沃爾福威茨則是由Shachtman追隨者創立的美國社會民主黨的活躍分子。這批大多是 猶太裔的激進左派,在70年代因為美國左派對外國左翼獨裁政權產生同情而幻滅,紛紛轉化成激進的右翼分子。

阿富汗伊拉克 Who's next?

但 托派思想對他們的影響,至今未散。他們以武力輸出民主革命,當革命在一國(阿富汗)成功後立即向另一國(伊拉克)挺進的主張,可謂是不斷革命論的翻版。不 同的只是,他們要輸出的並非社會主義,而是美式代議民主。按照這一邏輯,美軍推翻薩達姆的一刻,便正是這群好戰者問「Who's next?」的一刻。Michael Klare憑白宮高層講話顯示出的種種蛛絲馬,即點出了新保守主義者呼之欲出的答案——中國。
今年 2月,美日發表安保共同宣言,明確將台海列入美日軍事聯盟的關切地區。6月,拉姆斯菲爾德在新加坡的一個地區戰略會議上,大聲質疑中國為何在沒有任何軍事 威脅的情下大舉發展中長距離的作戰能力。7月,五角大廈發表中國軍力報告,進一步高估中國進行軍力擴張的規模。新保守主義者的誇張描述,加上國會中國關 注組(China Caucas)在中國公司收購美國油公司爭論上的煽風點火,經已成功使「中國正對美國和全世界構成威脅」的印象深入民心。

軍事威脅 經濟威脅

最 近的美國民意,因美軍與日俱增的傷亡而恨不得美軍即日從伊拉克撤走。若美國與中國啟動新冷戰,進行軍備競賽,美國的軍事工業綜合體便能在美軍不耗損一兵一 卒的情下大發橫財。美國因工序外移而失業的工人與不夠中國貨競爭的小廠商,經已對中國累積起一定的敵意。若中美爆發新冷戰,必會比伊拉克戰爭更容易動員 起民眾與大財團的支持。

但是,在中國擁有巨額投資的美國大企業,早已在華府形成強大的游說力量,力阻任何挑起新冷戰的企圖。基辛格(前美國 國務卿)的顧問公司與其他傳統共和黨精英,亦成了這些中國利益的說客,終日在華府奔走,防止中美關係惡化。新保守主義者的中國戰略最後會否成為國策,最後 還是取決於美國資產階級內部不同集團之間和政治精英內部不同派系之間的力量對比。

或者在各派力量現時勢均力敵的背景下,這次布殊訪華最多只會不斷重申「中美關係重要而複雜」之類模稜兩可的外交辭令,但我們絕不應因此而對新保守主義者的中國議程掉以輕心。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