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t Culture

Life is full of fun. Arts, books, dance, drama, films....taste it, touch it, experience it.

Thursday, December 16, 2004

Book Review_Voice to the Voiceless(1)

剛看完這本書,很想跟你分享其中內容:
Srampickal, Jacob (1994) Voice to the Voiceless: The Power of People’s theatre in India, London/New York, Hurst/St.Martins.

這本書簡介民眾劇場的發展,搜集了在印度不同群體的劇場形式,探討人民力量如何藉民眾劇場帶來社會改變。本書分六部份。先來介紹第一部份。

一. 戲劇的媒介與發展

I. 「發展」的概念

A. Modernization Theory
這理論以西方世界的發展為基礎,由傳統農業社會到工業文明,旨在提升科學及技術,以改善人民生活。故在此理論下的「發展」,意指較落後的國家倣效西方的進步模式,提升社會的經濟增長及生產力,以縮減貧富懸殊的鴻溝。 代表人物包括Weber, Durkheim, Tonnies and Spencer。

B. Dependent Theory
在印度,Modernization theory 不但未能縮減貧富懸殊的鴻溝,反而西方文化、消費主義及經濟概念與印度的社會產生很大的不協調現象。殖民價值的注入引起很大的反響。Andre Gunder Frank 指出這只會強迫發展中國家進入一種資本結構的國際關係,強化她們對西方國家的倚賴,助長不平等的發展模式。這種支援式的資本關係是具剝削性的‘In essence, Western capitalism had developed at the expense of the underdeveloped world)。發展應是循序漸進的自然演變。

C. Theory of Conscientization
Freire是一位巴西哲學家及教育學者。他主張發展的概念應該遠遠超越經濟增長、生產力及階級鬥爭,他以「價值values」、「道德ethics」、「生活素質quality of life」及「生命的完整性fullness of life」來定義發展。學習的過程必須具備「行動」及「反思」兩方面。教育提升人民的意識,讓人民從心理及物質的壓迫中解放出來,進行社會參與、團結關懷及集體行動。對Freire 來說,教育若不是解放性(liberating),就是馴化(domesticating)。

'Freire believed that development implies liberation, namely a freeing from the mental and physical shackles of existence within a 'culture of silence' to the humanization of self as part of the community'(p.6).

'It is the dialectical interplay between action and reflection that constitutes the process of conscientization' (p.7).

Key concepts: banking system (traditional education), dialogue, education to critical consciousness, consciousness raising, conscientization

什麼是發展?
發展可分為物質發展 (material development)及人類發展 (human development)。人類發展乃關注社群的需要及為了社群利益而作出改善的能力。Natt Colletta 總結「真正的發展authentic development」應旨在提升人民生活水準、生命質素及人性尊嚴。

其中一個由International Foundation for Development Alternatives (Geneva) 列出真正的發展應具以下五個結構性不可分割的重要元素:

1) Need Oriented:滿足人物質與非物質上的需要
2) Endogenous:社會的內在價值及遠見
3) Self-reliant:社會內部的資源及能力
4) Ecologically sound:本地資源生態及對外在資源的可及性
5) Based on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無論在郊區、城市及以世界為視點,在決策上須考慮各項社會關係、政經活動、土地分配及權力結構。

發展與知識(knowledge)及權力(power)有密切的關連性。印度的傳統價值及文化被西方意識形態及殖民主義所侵蝕,印度的精英份子大都失去他們的文化身份,認為自己的本土文化是次一等的。

II. 大眾傳媒與發展

媒介被用作教育、新意念的灌輸、政治宣傳及商品推廣。
大眾傳媒的帝國主義加強印度各鄉鎮城市的都市化,鼓吹美式的個人主義、精英主義、種族主義、物質主義、保守主義、侵略神、浪漫思想等,逐漸消減印度本土發展。

2 Comments:

At 1:59 am, Blogger Unknown said...

謝謝分享。

前幾年在神學院讀基督教教育時,接觸過Freire的名字,也令我思考了很久。教育要麼是解放,要麼是馴化,這對我是一個震撼。我對自己在中學所學,一直很不滿足,這是我入大學時轉讀從沒讀過的哲學的原因。解放與馴化,很能描述我對這學習過程的體會。

近來通識教育的討論很熱鬧,但很多都只在執行時的技術層面作討論,卻沒有問及根源問題:到底新增這通識教育所為何事?對原來學科有沒有刺激?在怎樣的角度下帶來改變?又抑或,只是在重覆過去的馴化教育,令我們以為自己學得很多,卻只學懂考試,在社會階梯的制度下被功名利祿馴化?

::Pakkin::
Pakkin@Blog

 
At 2:10 pm, Blogger Dot said...

解放vs馴化,對我都是一個震撼.
中國人說,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恐怕都有異曲同工之妙.
聖經說,不冷不熱,就如溫水吐出,不知道是否也是旗鼓相當呢?

 

Post a Comment

<< Home